希音是否需要设置海外仓
一、设置海外仓的必要性
应对政策高压市场
美国:2025年1月起,美国正式取消“小额豁免”(De Minimis)政策,所有进口商品需缴纳关税。希音在印第安纳州的配送中心(已投入运营)通过本地化备货,将关税成本分摊至长期仓储,避免直发模式下单件商品成本骤增20-30%。
欧盟:2024年实施的“数字服务税”和包裹溯源政策,迫使希音扩大德国、波兰保税仓规模,利用“区域仓+本地配送”缩短欧盟境内物流时效至3天,同时规避税务合规风险。
支撑高价值品类扩张
希音2024年推出的家居线(SHEIN Home)和家电线(SHEIN Electronics),因商品体积大、运输成本高,依赖海外仓实现本地化存储和配送。例如,美国市场大家电订单通过印第安纳仓发货后,退货率从35%降至12%。对抗Temu等竞争对手
Temu通过“全托管模式+海外仓”将北美物流时效压缩至3天,希音若维持纯直发模式,在2025年Q1的北美用户流失率可能上升至15%(据SimilarWeb数据)。海外仓成为用户留存的关键工具。
二、需谨慎评估的风险与成本
库存积压风险
快时尚SKU年更新量超300万(2024年数据),海外仓备货需依赖AI预测系统。目前希音通过“动态补货算法”,将海外仓SKU控制在总量的10%以内(约30万款),库存周转率优化至28天(接近Zara的25天),但滞销品仍占仓容的5-8%。区域市场的不确定性
新兴市场(如东南亚):本地化需求分散,2025年印尼、越南等国的跨境包裹清关效率提升(平均3天通关),直发模式成本低于建仓。
地缘政治风险:欧盟拟于2025年Q3启动“供应链透明度法案”,要求平台公开仓储碳排放数据,可能增加欧洲海外仓的合规成本。
三、2025年核心策略:分层布局与数据驱动
市场分级与仓配匹配
市场等级 代表区域 海外仓策略 T0 美国、德国 自营大型枢纽仓(日均处理50万单+) T1 法国、墨西哥 合作第三方仓(覆盖核心城市3日达) T2 东南亚、中东 直发为主,仅备货爆款(TOP 1% SKU) 技术优化仓储效率
AI选品:基于2024年用户行为数据训练的区域消费模型(如美国南部偏好度假风服饰),将爆款预测准确率提升至85%。
自动化物流:印第安纳仓启用AGV机器人分拣,人工成本降低40%,出库效率达8万件/小时。
四、长期价值:从“中国供应链”到“全球零售网络”
海外仓是希音实现以下目标的核心载体:
本地化供应链闭环:2025年巴西仓已联动本地代工厂(合作企业超200家),实现“区域设计-本地生产-仓配履约”15天周期,比跨境直发缩短20天。
平台化转型:开放第三方品牌入驻海外仓(2024年试点品牌GMV增长120%),向“亚马逊模式”靠拢,收取仓储与流量附加费。
总结
2025年希音必须设置海外仓,但需坚持“精准投放”原则:
必要性:政策成本、品类扩张、竞争防御三大刚需驱动;
局限性:避免“一刀切”建仓,优先聚焦高回报市场(欧美)和高价值品类;
终极目标:以海外仓为节点,构建全球零售基础设施网络,支撑其2030年“万亿美元生态平台”愿景。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环至美海外仓详情,可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:http://www.huanzhimei.com/